大學部課程常見問與答2025版
原則:
一、畢業時學生應修最低學分總數=(共同必修+通識)24學分+(系訂必修)55學分+(系訂選修12學分+基礎科學學科6學分+一般選修31學分)49學分=128學分
二、共同必修+通識課程共24學分,共同必修包含大學國文、大一外(英)、進階英語、體育課程與服務學習:
(一)所有在學之本地生修習國文方案有二:
1. 6學分國文領域 (可充抵通識A1-A4任一領域至多3學分)+12學分通識(2個指定領域)
2. 3學分國文領域+15學分通識(3個指定領域)
僑生、國際學生依「僑生、國際學生大學國文輔導辦法」,以校內華語文能力檢測成績或 TOCFL 成績,予以編班、修課,學分數為3學分至6學分不等。
(二)大一外(英)文 6學分(不限定修習英文)、進階英語一、二各0學分。
(三)體育課程為「健康體適能」1 學分與「專項運動學群」3 學分,必修共計 4 學分。體育學分不計入畢業應修總學分數內。
(四)服務學習應修滿2門,必修0學分。
(入學本校學士班資格相當於國內高級中學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業生,應各學系畢業學分數外加修 12 學分。)
修業規定中,可以替代的課程就是以下七個課程(A課程可以替代必修B課程):
A,B:
電機系「計算機程式(EE1004)」,「計算機程式設計(MATH1402)」
「分析一」,「分析導論一」
「分析二」,「分析導論二」
「代數一」,「代數導論一」
「代數二」,「代數導論二」
「幾何學」,「幾何學導論」
「複分析」,「複分析導論」
課程認定:
Q:計算機程式能修電機系以外(如資工系、資管系)的課程嗎?
A:
大學部必修「計算機程式設計」課程已將下列課程列為該門課的替代課程,讓學生得依自己興趣和能力選擇修習本系、電機系與其他系所開設的計程及解決衝堂問題。
CSIE 1210 計算機程式設計 (3學分)
BA 1009 程式設計 (3學分)
CSIE 1212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3學分)
CIE 1008 計算機程式 (3學分)
ChemE 1004 計算機程式 (3學分)
Q:數學系目前有哪些課可以抵必修課程?
A:修業規定中,可以替代的課程就是以下七個課程(A課程可以替代必修B課程):
A,B:
電機系「計算機程式(EE1004)」,「計算機程式設計(MATH1402)」
「分析一」,「分析導論一」
「分析二」,「分析導論二」
「代數一」,「代數導論一」
「代數二」,「代數導論二」
「幾何學」,「幾何學導論」
「複分析」,「複分析導論」
剩下可能可以抵免的課程如「偏微分方程式一/二」抵「偏微分方程導論」、「機率論一/二」抵「機率導論」,都是個案討論,可以向系上提出,由課程委員會討論決定。
Q:機率論可以抵機率導論嗎?
A:個案認定,同上。
Q:在選擇修習科學基礎科目時,我發現在台大課程網上有"個體經濟學原理"和"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兩種課程可以選擇,分別為3學分和4學分。我可以選"個體經濟學原理"當科學基礎科目嗎?還是一定要修系網站寫的"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課程呢?
A:不可以,一定要是「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課程。因為課程改革的因素導致有許多相似名稱的課程,過去只有「個體經濟學原理(ECON1022)」與「總體經濟學原理(ECON1023)」兩門課程,課程改革後出現「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0)」及「總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1)」。而可以認定為「科學基礎科目」的課程是「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0)」及「總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1)」這兩門四學分的課程。
Q:我對經濟學很有興趣,想修習經濟系較進階的"個體經濟學上/下"與"總體經濟學上/下",我可以以此課程作為我的科學基礎科目嗎?
A:不可以,經濟系的「個體經濟學上/下(ECON2018/ECON2019)」和「總體經濟學上/下(ECON2020/ECON2021)」皆為全年課程(各3+3學分),不能用來充抵「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0)」及「總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1)」這兩門半年各四學分的課程,作為科學基礎科目。
Q:通識課的認定領域裡面,A後面有時候會接兩個數字,例如A13,有些則會再加上星號,例如寫A1*、A34*,這是什麼意思?
A:首先回答第一部分,A後面接上的數字代表這個通識課程所在的領域(通識課程分為8大領域),如果一門通識課程有兩個以上的數字,例如A13,代表這門通識課程可以認定為這些數字中任何一個領域的通識課程。至於後面所表示的星號,對於我們數學系而言是沒有差異的,同學可以不用擔心。
接下來,我們說明「通識課程」和「基本能力課程」兩類課程的差異。「通識課程」指的是A後面有接著數字的這些課程。「基本能力課程」的性質是「一般選修學分」,也可計入「通識學分」最多 6 學分,不屬於任何通識領域,也不能自成一個領域;多於 6 學分就會計入到「一般選修」學分當中!
以數學系為例,數學系指定學生應修習通識課程領域為A123458六個領域,只要修習滿 3 個指定領域的課程之後,其餘的通識課程將不再受指定領域的限制。至於超修的通識學分,則可以計入「一般選修」學分。
另外,作為數學系畢業生,你修的數學系開的通識課(如數學與文明),以及數學系規定為必修的科目(如線性代數一、計算機程式設計),都不能計入通識學分。
學分採計:
Q:我可以修微積分1,2,3,4 (微甲課程) 當成我的一般選修學分嗎?
A:對於數學系本系生而言,微積分1234,微積分甲/乙 上/下,先修微積分課程,都不能認定為任何選修學分。對於轉系生及雙主修學生,由學生向系上提出課程兼充申請表,由課程委員會討論決定。
Q:經濟學原理與實習修完會有8學分,科學基礎科目只要6學分,多出來的2個學分會被算在哪裡?
A:根據上述原則,多出來的兩學分會被計算在一般選修學分裡面。
更精確來說:依照數學系的修業規定,因為「個體/總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既可以認定為「科學基礎科目」,也可以認定為「共同必修通識」,所以對於每一門「個體/總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ECON1020/ECON1021)」,可以有以下兩種認定方法:
(1) 計入通識n學分,一般選修4-n學分。(0<=n<=4)
(2) 計入科學基礎科目n學分,一般選修4-n學分(0<=n<=4)
!!並沒有以下這種情況:計入基礎科學科目n學分,計入通識4-n學分。(1<=n<=3)!!
Q:關於系選修課程,聽說數學研究所的「專題演講」課程就只需要聽演講,到處蒐集簽名就好,那我可以選修數學研究所的「專題演講」課程做為我的系訂選修學分嗎?一般選修學分呢?
A:都不可以。因為「專題演講」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同學養成聽演講的習慣,課程中並不會實際教授固定的學科知識,因此在研究所的修業規定中也不得計入畢業學分。因此,類似的,由於課程設計的原故,對於大學部而言,「專題演講」課程也不能計入任何選修學分當中。
Q:臺大數學系在寒暑假有開設其他課程,例如「微積分先修班」、「微積分暑修」,請問這些課程可以計入我的系訂選修學分當中嗎?一般選修學分呢?
A:同上,都不可以。
Q:分析跟分導都修會發生什麼事?
A:這兩門課程視為是相同課程,理論上,相同一門課程即使通過了兩次三次,最終在學分的計算上也只會計算一次。但由於系上認定這兩門課程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優惠給同學仍然可以將兩門課程都認定為畢業學分,「分析導論一」會計入必修學分,而「分析一」會計入「一般選修」學分(註:不是「數學系選修」學分)。
Q:代數honor(5學分)如果拿來抵代數導論(4學分),那多的那1學分會計入系訂選修嗎?
A:不會。根據上述原則,「代數一」的5學分當中,4學分計入必修學分用以替代「代數導論一」,而多出來的1學分則會計入「一般選修」學分(註:不是「數學系系訂選修」學分。)
Q:據說上面關於「專項運動」、「專題演講」、「微積分先修班」相關的問題的答案都是「否」。那請問我到底可以修習哪些課程當作我的系訂選修學分?哪些課程可以當作一般選修學分呢?
A:系訂選修分為兩部分 —「基礎科學科目6學分」與「數學系選修&指定四領域&NCTS課程12學分」。
「數學系選修」:即為臺大課程網當中「2010數學系」所開設的選修課程,除此之外,「2210數學研究所」、「2460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當中除了「微積分1、2、3、4」、「微乙、微乙上下」、「專題演講一、二、三、四」、「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之外所開設的課程也可以認定為「數學系選修」課程。
「指定四領域」:指的是 物理 資訊 經濟 財金 四個領域中指定的課程。
「NCTS課程」:指的是臺大課程網當中「V410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所開設,課號前四碼英文字母為NCTS的課程。
或者,簡單地說:「數學系選修&指定四領域&NCTS課程12學分」即課號MATH開頭與課號NCTS開頭,加上選修科目列表:系選科目一覽表2022版、領域專長課程)所列課程皆可計入「數學系選修」。當中除了「專題演講一、二、三、四」、「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微積分1234」、「微積分乙上下」。
「一般選修學分」:幾乎所有課程都可以認定為一般選修學分,除了「專題演講一、二、三、四」、「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微積分1234」、「微積分乙上下」。
Q:我大四上學期就推甄上臺大數學研究所(或應數所)了,聽說大學時修的某一些課程可以抵免研究所的畢業學分,請問有哪些課程可以讓我在大學時修習,並且在就讀研究所的時候抵免研究所的畢業學分呢?另外,我可以在大學時就先修習「專題演講」,讓我在就讀研究所的時候可以不要修習「專題演講」嗎?
A:研究所抵免學分的制度是以下的模式:抵免的學分數最多為畢業學分數24的一半,也就是12學分。可以抵免的課程必須要修課通過且成績達到A-以上,並且是數學研究所(或應數所)修業規定中的必修學分(不包含專題演講課程)。因此,想要在大學時就修習研究所課程,並且想要在就讀研究所時抵免研究所畢業學分,就必須先去瞭解數學研究所(或應數所)相關的修業規定之後,再決定如何安排自己大學時的修課規劃。
服務學習:
Q:系學會活動抵服學的流程應該為何?可以兩個服務學習都抵嗎?
A:系學會如果辦任何活動,請同學幫忙時,如果認為可以抵免服務學習,那麼可以向系上提出申請抵免服務學習。(註:過去有認定為服務學習的活動有「杜鵑花節」、「數學營」、「MathClub」相關的活動。但這並不是慣例!!每次的活動仍然需要系學會向系上提出申請,由系上核准之後,才能抵免服務學習。)
Q:服務學習可以掃兩學期的地,分別抵掉兩個服學嗎?
A:不清楚這個問題的意思。服務學習的其中一種工作內容的確是打掃系空間,但不能保證選課之後會被分配到的工作是打掃系空間。同學們在選課之後,系上就會將當學期的工作分配給選課的同學們。
外文、體育與其他畢業門檻:
Q:可以抵大一英文的語言有哪些?
A:以數學系而言,任何的外文課都程可以認定為共同必修外文,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共同必修外文6學分中,必須要修習同一門語言課程一學年(上下各三學分),不能使用兩個不同的語言課程各3學分的課程作為共同必修外文6學分。底下是例子:
(可採計)日文上+日文下
(可採計)韓文一上+韓文一下
(不可採計)英文一+法文一下
其他特殊例子請以 email 詳細詢問外文系系辦公室,並同時副本給系辦公室承辦人員 mailbox@math.ntu.edu.tw 與註冊組承辦人員戴玉敏 yumintai@ntu.edu.tw。
Q:我可以修日文上+法文下,或不同的外文抵6學分的大一英文嗎?
A:不可以,同上述回答。
Q:承上,如果我補修了日文下,那法文下的學分會如何計算?
A:如果修習通過三門外文課程「日文上」、「日文下」、「法文一下」,那麼其中的「日文上」、「日文下」可以視為是修習同一門語言課程一年,可以計入共同必修外文;而另外的「法文一下」則可以計入一般選修學分當中。
Q:大一英文跟進階英文差別為何?大二可以修大一英文嗎?
A:所謂的大一英文指的是「英文一」、「英文二」、「 英文(附一小時英聽)一」、「 英文(附一小時英聽)二」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計入共同必修外文的6學分當中。而「進階英語一」、「進階英語二」是不同於前述的課程,這兩門課程是屬於其他畢業門檻。
Q:若修了健康體適能卻沒有通過,可以選修專項體育嗎?
A:可以。規定中並沒有特別記載擋修措施:https://sec.ntu.edu.tw/001/Upload/18/relfile/9783/25300/08b8dc92-49cf-4514-9b02-a14cabf5ad8d.pdf。
Q:畢業規定中有必修體育課4學分(「健康體適能」1+「專項運動」3),其中「專項運動」的三學分可以修習同一門課嗎?還是一定要不一樣的課程呢?
A:根據規定,三學分的「專項運動學群」可以修習同一門課。https://sec.ntu.edu.tw/001/Upload/18/relfile/9783/25300/08b8dc92-49cf-4514-9b02-a14cabf5ad8d.pdf
Q:承上題,體育課的4學分不計入畢業學分當中。我很喜歡運動,那我可以修第5個、第6個體育學分計入畢業學分嗎?
A:根據規定,修習再多的體育課程都不能計入畢業學分128學分當中。https://sec.ntu.edu.tw/001/Upload/18/relfile/9783/25300/08b8dc92-49cf-4514-9b02-a14cabf5ad8d.pdf
Q:請問我可以在同一個學期當中修習兩門不同的體育課嗎?還是一定必須要花上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畢業規定裡面的必修體育課4學分呢?
A:根據規定,可以,而且同一學期最多也只能修習兩門體育課程。https://sec.ntu.edu.tw/001/Upload/18/relfile/9783/25300/08b8dc92-49cf-4514-9b02-a14cabf5ad8d.pdf
因此,不一定需要花上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其他畢業門檻的體育學分。
Q:我一定要修軍訓課嗎?軍訓課沒有學分,聽說有五種,可以分別修,抵幾天兵役,是這樣嗎?
A:請參考:https://ssc.ntu.edu.tw/nationaldefenseeducation1/Courseinformation#anchorPageTitle。
Q:領域專長是什麼?我一定要選擇至少一個領域專長嗎?
A:領域專長是臺大近幾年來開始推行的政策,請參考網站 https://specom.aca.ntu.edu.tw/ 介紹。以目前的制度而言,並沒有要求需要選擇至少一個領域專長。修讀領域專長不需要事先申請,只要將感興趣的領域專長課程清單修畢即可。請參考上述網站內的常見詢問。
Q:學士班修課檢視表準嗎?為什麼我大一修了必帶的計算機程式,但是系訂必修修課狀況卻還是紅色的?
A:不準!因為系統必須設計給全校的所有系使用,然而各系的規定以及學分認定的方式相當多元,非常難根據各個系的細部規定做調整,因此學士班修課檢視表只是一個可以讓同學們知道自己修過了哪些課程,稍微粗略整理的網站。遇到系訂必修修課狀況是紅色的話請不要過度驚慌,因為系統無法自動認定替代課程,因此需要請同學往下拉之後檢視自己有沒有修過替代課程。
修業規定中,可以替代的課程就是以下七個課程(A課程可以替代必修B課程):
A,B:
電機系「計算機程式(EE1004)」,「計算機程式設計(MATH1402)」
「分析一」,「分析導論一」
「分析二」,「分析導論二」
「代數一」,「代數導論一」
「代數二」,「代數導論二」
「幾何學」,「幾何學導論」
「複分析」,「複分析導論」
Q:如果學士班修課檢視表不一定能完全信賴的話,我可以如何檢視我在畢業前還需要哪些準備呢?
A:根據這份常見問答,以及基本的學分認定原則,相信同學們能夠自我檢視自己的修課狀況。看過這份常見問答及瞭解學分認定的原則之後,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或疑慮,請洽系辦公室陳彥希助教。
同學們也可以參照 數學系畢業學分檢核表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GV7PfVPKuUr4BdqBASZmIiFOuxnIzou-... (自行複製為副本,即可編輯)
利用此畢業學分檢核表,勾選已修習科目,即可自我檢視,若仍有疑慮,也可拿勾選完成後的表格至系辦洽詢陳彥希小姐。
Q:有關畢業門檻的規定主要散布在系上網站的"修業規定"、myNTU裡的"各系所必修課程查詢"及"學士班修課檢視表",當裡面的資訊衝突時我應該要以哪一份為主?
A:數學系大學部修業規定:http://www.math.ntu.edu.tw/students/undergraduate/requirement
各系所必修課程查詢:http://140.112.161.31/NTUVoxCourse/index.php/uquery/index
學士班修課檢視表: https://reg.aca.ntu.edu.tw/GradeCheck/StudentGCForm
myNTU裡的「各系所必修課程查詢」裡面的修業規定是經過註冊組審核,這裡的資訊一定是正確的。系網站上的「修業規定」也是正確的,裡面記載原則性的規範。最後再根據這份常見問答,以及基本的學分認定原則,相信同學們能夠自我檢視自己的修課狀況。
其他問題:
Q:大一想修複分析會不會被擋修?據說擋修的原因是不希望同學在未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就挑戰較高等的課程,想問目前擋修的原因為何?制度為何?如果我真的很想修的話怎麼辦?
A:會。「分析」、「代數」、「複分析」、「幾何學」這四門榮譽學程的課程會設定在初選選課時限制學士班大二學生以上的同學才能夠選課,這個設定並不是學校所謂「擋修」的措施(有先修科目與是否得以並修相關的規定)。在開學前2週的加退選階段,就不會有限制學生身份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加選方式進行選課。以這四門課為例,加選方式大多為第2類加選,需要請同學向授課老師領取授權碼進行加選。會這樣設定的原因的確是希望大一學生不要在未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就挑戰較高等的課程,而對於大一的學生,如果真的想要修這些課程,系上希望大一學生至少要先向授課老師說明自身的狀況,讓授課老師決定是否給予授權碼進行加選。
註:系上的各項選修課程,有些會設定「初選不開放」或是「限制大二以上」等等的限制,通常都是由開課老師提出要求,才會在系統上開課的時候進行設定。老師們之所以會這樣設定都有其考量,例如「初選不開放」可能是不希望學生隨意地選修這門課程,並且同時會搭配第2類加選方式,讓修課學生能夠在修課之前先與教授進行會談,瞭解同學們的狀況後再決定是否給予授權碼加選課程。
(2025/08/05編修)